辛卯隨筆:西園一枝(董橋)
董桥 | 2011-5-8 星期天 13:20 | 评论↓
西園一枝
2011年5月8日
讀了黃苗子先生寫的〈竹林七賢畫像〉,又見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外加榮啟期。是北京新印的黃先生文集《藝林一枝》,書名典出「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收古美術文章三十四篇另附《吳道子事輯》全文。苗子先生托付許禮平先生給我帶來一冊,開本大,插圖多,黃老用簽名筆在扉頁上題了幾個字給我,筆勢精神,字字生威,下署「苗子年九十八」。老先生去年抱恙住院,今年大好,回家照舊看書寫字會客,可欣可慰。三十年前他和郁風大姐來我家看我收藏的文玩字畫,大家說起竹林七賢,說起六十年代初南京南朝墓中發現磚刻竹林七賢畫像墓壁,黃先生說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著名聚會竹林七賢而外還有蘭亭修褉和西園雅集,後世畫家雕刻家頻頻借為創作題材。我家竹林七賢竹刻筆筒是初來香港的時候買進的,後來賣掉了,嫌那七個魏晉人物刻得太文靜,刻不出飲酒服藥袒胸露腿頭髮蓬鬆的意態。六十年代上環一家畫店存放許多明清古畫,我和沈葦窗先生見過一件清朝人畫的竹林七賢扇子,工筆設色,要價不貴,沈先生嫌匠氣稍濃,他不要,我也不要。那天我們還談起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七賢形象早在心中,坊間繪畫雕刻我們很難看得上眼。
西園雅集我看過張大千一張橫幅,至今牽掛。是我求學時代台灣父執費伯伯家的珍藏,張大千三十年代末的作品,眼力腕力都顛峯,工筆設色精緻得要命,費伯伯說是抗戰勝利前兩年在上海買進,跟徐悲鴻一幅喜鵲一起買,五十年代還托人拿到香港請張大千再題兩行小字,我寒假暑假上費家玩看過幾十遍還看不厭,五十年來無緣碰見另一幅。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府第,畫裏蘇東坡戴着東坡巾提筆寫字,王詵、李之儀、蔡肇圍觀,還有王詵家姬帶侍女靜靜站在芭蕉綠蔭下。老松樹那邊李公麟坐在圓墩上畫陶淵明〈歸去來辭〉,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鄭嘉會站在一旁凝視。不遠處是道士陳景元和秦觀,還有題壁的米芾,配上背手仰望的王欽臣和捧硯側侍的僮子。費伯伯偏愛竹林中坐在蒲團上的圓通大師和劉涇,說神情畫得最逼真:「可見大千先生做過幾天小和尚看慣高僧舉止,」他說。「連圓通身後的小橋流水都會動,幾乎聽得到溪流潺潺!」張大千五十年代畫上補題的小字比三十年代的舊題更漂亮。我從來喜歡他五十年代的畫和字。
玩竹刻那些年我得過一件晚清竹人刻的西園雅集筆筒,淺浮雕,人物刻得細致,可惜竹材不夠好,裂紋漸多,王世襄先生說該是名師徒弟的習作,勸我放走,補錢換得一件吳魯珍松蔭迎鴻圖筆筒。沈葦窗先生有一回還給我一套西園雅集照片,是陳老蓮畫的圖卷,流落日本了。沈先生說李公麟、馬遠、仇英、石濤都畫過西園雅集,明代清代扇面、竹刻不少倒着力描畫雅集裏的蘇東坡和米芾,原本那十六位人物省掉好幾位,香港著名收藏家葉義醫生那件竹筆筒圖錄裏只好題為《透雕雅集圖筆筒》,不寫西園。費伯伯辭世好多年了,沈先生轉眼也不在了,我家的張大千大幅小幅跟旁的字畫一樣,偶然入藏又偶然轉手,連一些文玩最近也放進市場讓人接着玩。畢竟年事漸高,不宜負累,家裏留下的幾件藏品留的是一些念想,終歸捨不得分離。案頭這件透雕西園雅集竹筆筒難得是明代雕工,竹色褐紅,英文著錄裏說的“ dark mahogany in colour”,開臉精緻,衣紋流暢,蘇東坡、米芾果然是主角,全器雕十二位雅集人物不是十六位,跟葉義醫生捐給香港藝術館的那件幾乎是同一款畫稿刻出來的作品,台灣老朋友沈茵一見傾倒,說是巧匠典範之作,開玩笑要我天天晚上抱着睡覺。
「巧」字別有講究。苗子先生《藝林一枝》裏有一篇〈巧兒〉大見學問。唐代官府技術工匠中的高手稱「巧兒」,黃先生向來懷疑巧兒不限於織錦工藝,雕塑繪畫之工匠高手也稱巧兒,幾經查考,終於找到唐代張文成游仙窟詩〈贈十娘〉裏那句「巧兒舊來鐫未得,畫匠迎生摹不成」,斷定巧兒也指雕塑家。唐代張文成傳奇小說《游仙窟》文字通俗,當時流行,儘管浮艷蕪雜,魯迅說到底可資博識。詩句中「舊來」苗子先生猜想和「從來」同義。他說唐宋人說「舊家」猶云「從前」,李清照詞《南歌子》說「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可見「巧兒舊來鐫未得」是說巧兒從來無法鐫此美姿。「迎生」黃先生疑是「寧馨」之別寫,猶言「如何」。我這件雅集筆筒王詵那位家姬也算絕代之色,衣褶分明,秀媚盡見,連髮簪都有,不是巧兒一樣無法鐫此美姿。早年我在新加坡古董店見過一枝髮簪,沉香木刻成,老闆娘說是明代朱松鄰做的,天價,誰都不敢要:黃苗子「藝林」裏這「一枝」比她那枝耐看多了!
다운로드 windows 계산기 다운로드 400kbps download
2011-5-8- 星期天 17:38 @reply
以前看《世说新语》,还是比较向往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