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蜀中小品(董橋)
董桥 | 2010-3-28 星期天 9:40 | 评论↓
沈尹默蜀中小品
2010/03/28
沈尹默一八八三年生在陝西漢陽,祖籍浙江吳興。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是陝西人。抗戰時期于右任邀請沈尹默到重慶出任監察院委員,在他帳下安享閑職,寄情翰墨,寫寫字,吟吟詩,填填詞。一九四○年張充和也到了重慶,在教育部做事,主演崑曲《游園驚夢》轟動文化界,贏得章士釗、沈尹默幾位前輩讚賞,紛紛寫了觀劇之作,張充和從此拜沈尹默為師,給她改詩,教她寫字。當時監察院同人宿舍叫陶園,詩家書家畫家印人都愛去。沈尹默還在歌樂山蓋了幾間石田小築,住着沈先生的三弟沈兼士,他是張充和在北大的老師;還有畫家金南萱夫婦也是小築住客。張充和寫〈從洗硯說起〉說,她常在小築裏吃午飯:「尹師不吃豬肉同豬油,只幾樣蔬菜豆腐,間有雞魚類,他最喜吃四川湯圓,一口一個,吃時又興奮,又愉快。曾對我說『人都說糯米食品不易消化,可是湯圓到我胃中就化了』。」張充和說那時候教育部成立禮樂館,要她去問問沈先生肯不肯去當館長。先生聽了說:「我現在是閑中忙慣了,不想在忙中偷閑了!」沈尹默就這樣在重慶住了八年,給他的學生張充和留下許多字和詩和詞,二○○一年逝世三十年祭,沈尹默外孫諶北新和白謙慎替張充和這些藏品整理了一部《沈尹默蜀中墨迹》,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我先後買了五、六本,都讓過訪的朋友拿走了,拿走一本補一本,留得住的這本閑時翻讀幾十遍老早翻老了:沈先生的字太漂亮。鄭秉珊寫〈近代書人〉說沈尹默方寸行楷臨《懷仁聖教序》精美無以倫比,楹聯上的字參以魏碑,用筆稍拘而帶肅穆厚重的意味:「論當代的行楷書功力,他的地位是站得很高的」。老民國書家我看得多也看得歡喜的只數吳昌碩、陸潤庠、沈曾植和李瑞清,館閣都化了,碑味都熟了,金石氣息蒼潤得不得了。民國第二代書家我愛于右任,愛李叔同,愛溥心畬,愛沈尹默,愛臺靜農。葉恭綽碑帖相融,古拙生辣,我只看懂了他的氣勢看不懂他的心路。謝無量精氣內涵,以拙為巧,儘管于右任嘆服他的筆韻,我到底識見淺陋,瞻仰不出那份襟懷。沈尹默不同,胎息歐褚而不見歐褚,宗法二王而不見二王,碑影浮動帖意頡頏之間字字有我,往深裏看那是他天生的晉人氣概,誰都不像,只像秋明!聽說民國書法「縱勢為尚」,「變古為新」,說說容易,書家修煉兩輩子未必修得到:湯圓不是人人吃進胃裏都「化」得了的。款署沈尹默的條幅斗方滿街都是,真偽混雜,熱鬧極了。其實沈尹默尺寸小巧的小詩箋小手卷才是大見品味的懷袖珍玩。書法是藝術,貴在可玩可賞,鎮壓廳堂逼人敬畏的山川巨製從來大殺風景,討厭。《沈尹默蜀中墨迹》裏收了兩件小品我暗暗迷戀了十年。一件是差可盈掌的小手卷,是張充和從裱畫店裏撿到的舊紙裁邊,色古發墨,沈尹默說「偶然欲試筆,遂錄近作小詞四首,尚覺可存」。一件是寫在兩頁手繪彩紋界格裏的三首《虞美人》,是張充和從古董店裏帶去讓沈先生高興的舊紙。承充老相讓,這兩件矜貴小品前幾天白謙慎終於寄來給我了。拆封相見,酒醒天涯,如真如幻,鬚眉果然曲中老,只剩笛裏關山千千叠。《虞美人》第一首:「林花慣作新裝束,竟惹游人目。層巒點黛水拖藍,處處煙簑雨笠似江南。 飛紅已逐東流遠,莫道春情淺。光風草際弄新晴,卻向綠陰濃處聽啼鶯。」第二首:「清和時候憐芳草,眼底天涯道。江湖滿地滯行舟,歲歲門前春水接天流。 明年擬辦東歸去,櫻笋堆中住。量船載酒恰相便,醉卧綠楊堤畔晚風前。」第三首:「此生一任兵間老,莫負清樽好。家禽百卉是吾隣,看取一番風雨一番新。 乾坤整頓知非易,也是尋常事。石林茅屋有灣碕,與子平分風月復何疑。」結尾說:「虞美人詞三首答馬湛翁。充和來,以舊箋見示,因為錄此詞一過。乙酉夏始雨中。石田小築尹默」。那是一九四五年。
這樣古秀的箋紙,這樣婉約的小詞,這樣雍穆的書法,說穿了幾乎是走過老民國歲月的人獨有的本事。撇開沈尹默晚年抄錄那許多毛潤之詩詞不說,他留給充和的一紙一字都可親可敬,合該承傳:沒有一個簡體字,字字繁體,字字傳統,字字消息,彷彿兵劫過後綠楊堤畔古舊的晚風。
다운로드 다운로드 다크 밸리 다운로드 다운로드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