다운로드

隨堂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六午後秋陽似酒,辭出羅便臣道李大哥寓所我散步經過西摩道,斜坡還在,舊廈杳然,顧小姐硯香樓影子都不見。拐一個彎,衛城道依稀相識,幾株老樹幾級石階也無恙。堅道比從前繁旺,斜陽碎影裏黃凱老先生舊居不見了,管先生住的唐樓建了超級市場,我住過的大廈還在,躲在幾間時麾店舖中間,門洞黑糊糊,守門的老人坐在鐵閘邊打盹:「丹心惟共一燈紅,四海無人識此翁。射虎斬蛇都不得,衰年始信百無功。」

李大哥剛才抄給我看梁鼎芬這首七絕,民國六年寫的,清朝倒塌,遺老落寞,字字懺悔,句句悲愴。我們都老暮了,李大哥轉眼像從前的黃老先生,一臉老人斑,人瘦了些,氣色大好,喜歡梁鼎芬的詩和字,信札詩箋藏了一盒子,還有一幅小中堂。那時候硯香樓裏幾位前輩談天常常談起梁鼎芬,光緒六年進士,散館授編修,中法戰爭疏劾李鴻章六可殺,降為太常寺司樂。張之洞督粵他是廣雅書局首任院長,康有為在上海設強學會他參議章程,變法時期又毀謗康梁,參與張勳復辟。梁鼎芬是廣東番禺人,字星海,號節庵,黃老先生珍藏一柄詩扇署星海二字,鈐節庵小印,很雅致,書法帶瘦金風姿,老人們說他小字比大字挺秀。張紉詩先生宜樓書房裏我見過梁鼎芬兩頁詩稿,塗改甚亂,行草還是很可觀。張先生在意的是梁節庵的詞不是詩,《欵紅詞》我在宜樓翻過,印紅字,小版心,大開本,漂亮極了,梁基永新文集《故紙寒香》壓卷一篇〈欵紅〉寫了這冊集子,我找了幾十年碰不到,印得不多,稀世了。張先生說梁鼎芬信札也寫得好。從前希白先生在報上寫梁鼎芬的風趣,引錄節庵寫給端方弟弟端仲綱一封詩簡,說作詩甘苦,論清末詩家,有趣極了。梁鼎芬說寶熙寶二爺「人好,事母孝,待朋友情長,讀書多,收藏亦富,皆其長處,惟於詩一無所解,京朝士夫多如此,不足怪,不止寶二爺一人也」。李孺旗名寶巽,梁鼎芬稱他李大爺,說「此人最好,惟心氣粗浮,不求甚解。試示以詩,渠必曰這兩句好,試問好在何處,渠亦不解,因渠尚未過心也」。著名詩人易順鼎字實甫,號哭盦,祖籍湖南,光緒舉人,官至廣東欽廉道,袁世凱稱帝他出任代理印鑄局長,諂事袁世凱公子袁克文,詩詞駢文都講究。梁鼎芬信上稱這位易老五叫「易小姐」,說「晦若謂其人如蕩姬佚女,色藝冠時,可謂推許盡致矣。小姐好脂粉,故詩中有此氣,此語小姐聞之最樂也」。晦若是于式枚,跟梁鼎芬是同年,國史館副總裁,譯學館監督,充任李鴻章隨員赴俄祝賀俄皇加冕,也出使過德國,清室覆亡,居青島,一九一五年患霍亂症死於昆山舟中。梁鼎芬信上提到伯嚴陳三立最是敬畏,說近來病中「作詩甚多,昨夜始成一首,係簡伯嚴者。此公是大敵,眼睛又識貨,不可隨意也」。陳三立是散原老人,同光體主將,詩多僻詞拗句,深奧艱澀,是書畫家陳衡恪和史學家陳寅恪的父親。陳衡恪畫很好,早年老一輩人都喜歡,家裏都掛,一九二三年辭世齊白石悼念他說「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蘇富比今年秋拍有一幅陳衡恪落槌價港幣一百六十萬,畫十八隻螃蟹,取黃庭堅詩句「編蒲束縛十八輩」,是齊白石請他畫的,寫了白石上款,有名作家梁斌題跋。李大哥隨堂大廳上也掛陳衡恪山水,說是他姑姑留給他的,長題,字像吳昌碩,帶篆籀筆法,行氣欠佳。姑姑留給李大哥那些剔紅香盒也名貴,好幾個都寫大明嘉靖、萬曆年款,雕龍雕鳳,大哥嫌帝王氣味太濃。香盒他喜歡雕花果,雕仕女,雕荔枝,家裏好幾個,梅花只有一個,說極稀罕。我找了多年才找到一個,盒蓋盒底各雕一株梅花,跟大哥那件幾乎一模一樣,真好。陳衡恪的《北京風俗冊》早年看熟了,姑姑珍存的兩張風俗畫大哥裝了小鏡框掛在書房裏,時麾人物畫得一點不惡俗。陳衡恪二十七歲帶了弟弟陳寅恪到東京留學,跟魯迅和弘一法師李叔同交厚。陳衡恪是齊白石的恩公,勸齊白石革新畫風,帶齊白石作品到日本展覽,一夜揚名。大哥常說沒有陳師曾也許就出不了齊白石了。六十年代在龔老太太家我還見過陳衡恪畫的達摩像,一襲紅袈裟紅得耀眼,老太太供奉了幾十年,晨昏三炷香,說是越拜越心安。沈葦窗先生拍了照片送了一張給我,找不到了。龔家那件弘一法師手抄朱筆小楷經文也漂亮,乾隆舊紙,小小一張,南來路上鏡框破裂沒再配,杏廬先生家裏找出楠木畫框重新鑲好了,龔老太太千謝萬謝回送弘一一張印譜給杏廬。那年是一九六八戊申猴年,杏廬的本命年,他趕緊拿去裱起來掛在床頭保平安。弘一法師一字一印從來討人喜歡,硯香樓裏樓上樓下每一間房間都掛一幅「南無阿彌陀佛」,有的很大,有的很小,顧小姐說是戰前南京上海託人搜求,集藏十多幅,朋友要走了幾幅,留下幾幅家裏掛:「這樣的書法近現代只數弘一一人,」她說,「遠宗北碑,近師八大,圓渾淳樸,一點鋒芒圭角都沒有,一心求恬靜,求清朗,看了舒服。」早年跟着幾位前輩到硯香樓受教的年輕人只有李大哥和我,我去了英國就剩李大哥了。大哥比我大幾歲,他台大畢業那年我剛進成大。我們在陽明山上袁舅舅的萱園相識,他那時候在逢甲教中學,理科是本行,文史也卓越。我讀大二那年大哥回香港結婚,大嫂師大畢業,也是香港去的,讀國文系,樣子跟早年電影明星白露明很像,八十年代我英國回來沒幾年大嫂病逝。他們沒有孩子。九十年代大哥跟台灣生意做得大,常去台北,現在的李大嫂是那段時期續的弦。李家是江浙世家,山河易幟各房分批南來,小輩都送去台灣讀書,歸姑姑看管。李大哥帶我去過台中姑姑家,好大一所紅磚房子,樓上租給一位武官一家三口,姑姑姑丈住樓下,一堂紅木家具,滿室字畫古董,風過處隱隱飄着檀木的香氣,印象很深。聽李大哥說他姑丈是留美的經濟學家,高高瘦瘦衣着整齊得不得了,一頭白髮梳得油亮,在南京國民政府裏當過官,宋子文稱讚他一口美國英語很動聽。姑姑比姑丈矮多了,嬌小溫文,花白的鬈髮剪得很短,長年穿旗袍,國語帶京腔,聽說在北平讀書,書畫文玩熟得很,也畫國畫,好像拜過溥雪齋做老師,大哥的隨堂小走廊掛了一幅姑姑畫的花果扇葉,工筆規整,設色淡雅,簪花小楷也娟麗,地道閨秀手筆。李大哥說他從小跟姑姑最親,姑姑也最疼他,心愛的藏品臨終都傳給他:「辭世那年是米壽,清貴一生!」我和大哥這一代人還輕輕沾了舊時月色一絲清輝,也算福份。大哥說姑姑這樣的民國女子如今也許只剩張充和和楊絳。張先生的書法大哥最喜歡,大陸拍賣會上幾次競投幾次買不到,平日牽念總愛翻翻舊書刊找來重溫,《牡丹亭拾畫.叫畫.硬拷》那冊工尺譜我做了電腦原大掃描版給他,他找了裱褙店裱成原作大小的冊頁,李大嫂說大哥每回翻看好幾個時辰,一點不厭倦。從小看字,大哥看多了眼格大。眼格是眼界,魯迅談作文秘訣說作家的孩子們從小看慣書籍紙筆,「眼格也許比較的可以大一點罷,不過不見得就會做」。大哥說他不會寫字,只愛看字,歷代書家書法他說有些合他心意,有些看不出好在哪裏。那是章回小說裏說的眼乖了。眼力好叫眼乖,《水滸傳》一個莊客看了那人一眼,認出像東村頭會粘雀兒的王小二,李逵說「這莊客倒眼乖」。《西遊記》裏說:「行者眼乖,接了茶盅,早已見盤子裏那盅是兩個黑棗兒」。張充和先生的字大哥說未必人人會看,愛看:「一些名家的書法也那樣,有人稱讚,我看着倒有點俗氣,像賬房先生的字。」他說梁鼎芬書法蠻好,文人氣息濃,似乎比陳衡恪的字好看,功力深淺不知道,橫豎好看。大哥性情中人,說話不繞彎子,說是爺爺教的。「隨堂」也是江浙老家爺爺的齋名,三代傳衍,老匾金字都漫漶了。齋名「隨園」,袁枚而外清代還有好幾個,「隨堂」我沒見過。「隨」字好,不待雕琢,但求自然,事事隨心,隨緣,隨興。

Hola download 다운로드 수원시 지도 웃는 얼굴 다운로드


Leave a Comment

Tags allowed: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提示/Tips可使用Ctrl+Enter快速提交留言出口成脏一律垃圾处理。

blank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127.0.0.1:11211)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