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作者回应

书悦 | 2008-10-16 星期四 0:40   修改@2008-10-16 9:44 | 评论↓

트루먼쇼 다운로드

豆瓣网赵一凡所著《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一书的论坛里,看一篇标题为“好一个赵一凡”的贴子和回贴,发现好玩的事情。贴子主题简单谈了一下赵的这本书和文字,顺带提及了同样求学哈佛的冯象和张隆溪。回贴中居然发现了几贴疑似赵一凡先生本人的回应,其中也谈及了这个十月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西方文论讲稿下卷《西马英雄传》。

先是针对头贴的回应:

2008-01-05 10:35:34 老同学

你们小哥几个,从那里得知我和我的哈佛同学张隆溪、冯象的班次?还说得振振有词,恰如其事?

解说一下:我是1981年被中国社科院公派赴美留学,入读哈佛文理研究院的。冯张二位都是北大英文系出身:冯象晚一年,隆溪又晚一年。不过我们都在文理院,只是系科方向略有不同。但在哈佛,各系导师交叉上课,提倡打通交流。所以系别的差异并不大。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我们三人转眼都是近六十岁的人了。听到窗外小鸟啁啾,颇觉一股春意。

老同学一日有感

有人对赵居然也上豆瓣网表示惊奇,他解释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2008-01-11 08:39:24 老同学

各位,我上豆瓣,你们奇怪。其实我是受女儿教诲,不敢怠慢你们:毕竟我的辛苦工作,都为讨你们的喜欢、爱读。这些个繁杂艰难的西洋新学,若是你们都不爱读,中国岂不糟糕?自五四以降,中国人将近四十年不读书、或无书读。一个大国遭遇这等尴尬,岂不更令人心惊?所以我要让你们读进去。不只是武侠。其中还有《西厢记》、《红楼梦》,《世纪》、《诗经》、《围城》,一应俱全的法子,尽是咱祖先留下来的绝活,被我拿来试验你们的脾胃。
  
五年前,我还苦于找不到与你们对话的方式。譬如大四、研二门在网上说的什么TMD, PLMM。看不懂,很闹心。于是万里迢迢,写电邮去问女儿(她去美国读法学院了),总算得知你们的小资脾气、专业自负,以及各种偏狭、断裂、残破的知识结构。于是我接连外出讲学,行迹遍布国内二十省。每一讲都千方百计,发誓要讲到博士班大多听懂为止。
  
总之,我是那本书的作者,因为心里总惦着你们,所以上豆瓣。还奇怪么?

有人询问《西马英雄传》何时出版,又引开了他对这部讲稿布局和设计的规划:

2008-01-12 09:02:12 老同学

小罗你好,谢谢你对英雄传的关心。它是《西方文论讲稿》全书五编中的第四编。这一遍共7讲,通讲西马五大英雄(卢卡齐、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随后描绘了西马在英国和美国的一系列当代群像。
  
自2006年11月开始,北京《中国图书评论》刊登第一讲卢卡齐,每讲分两期发表,每期一万字左右。至2007年12月刊出《西马在美国》下篇,《英雄传》的连载计划已告结束。你如果想早一些看到阿多诺一讲,径直去学校图书馆查阅2007年期刊即可,我记得是5、6月的两期
  
自2008年元月起,《中国图书评评论》将连载第五编《后学面面观》六讲。它们分别讨论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詹姆逊、萨义德。等到今年年底这一编连载完毕,三联书店也将推出《西方文论讲稿》下卷。
  
提醒大家:杂志连载略去了所有的索引代码。这属于不完整、实验性发表。如果你们写论文需要从中索引,建议还是使用三联2008年10月推出的下卷正版。
  
上下卷分量均等,均为30万字。因此我预计售价也差不多。但有两个明显差异,需要提前说明:
  
第一是颜色不同。上卷主要涉及20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因此书的封面采用了深蓝(贵族蓝)为底色,贯以红色腰带,以示反叛地火、革命潜流。
  
下卷题名《西方文论讲稿:从卢卡齐到萨义德》,它基本上是面对西马经典思想家,以及从中派生而来的各种当下流行的左倾批判学派。所以封面设计与上卷相反,是以鲜明紫红(哈佛校旗颜色Crimson,俗称左派红)为底色,以保守的深蓝为腰带,彰显反抗与斗争的继续。
  
两书中分别精选历史插图、作者肖像与漫画、原版图书封面摄影约400幅,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图文并茂”,而是尝试提供欧美思想百年变迁的宏大背景,尽力编织出一个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历史语境。舍此,便是死读书,或者叫“误读”。那可不是我的本意。

还专门预告了一下《西马英雄传》的目录:

2008-01-12 09:18:13 老同学

  提前预告一下下卷目录:
  
  代序:西方文论与变通之法
  
  第三编:西马英雄传
  课前提示
  第18讲:卢卡奇:西马之起源(
  第19讲:葛兰西:西马之战略(
  第20讲:本雅明:西马之救赎(
  第21讲:阿多诺:西马之否定(
  第22讲:阿尔都塞:西马之重构(
  第23讲:西马在英国(
  第24讲:西马在美国(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四:易地移植 飞撒旅行  
  
  第四编:后学面面观
  课前提示
  第25讲:福柯:知识考古学(
  第26讲:福柯:权力与主体(
  第27讲: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第28讲:布迪厄与文化资本
  第29讲:詹姆逊:从后现代到新马
  第30讲:萨伊德与东方主义
  方法论提示:钱钟书通学之见
  
  出版后记:
  附录:
  
  西方文论相关人名索引
  西方文论经典目录

一开始还有点怀疑是有人故意捏造的游戏之作,后来读着这几个回贴的语气和对一些细节的如数家珍,又感觉应是本人没错。赵一凡先生在《中国图书评论》上连载的这个西马专栏,我偶然看过几篇,很喜欢那种武侠写法,虽然也许看来有点像是八卦叙事手法,但确实让人很能津津有味读下去,所以我也一直很关注。之所以把西方文论用这样的形式来写作,赵一凡先生其实是费了不少心思的,目的就是方便学习的人阅读和接受,并且其实他只把“《讲稿》的接受对象,限定在中国文科博士生”,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写出来要让人读得懂,不懂就得改。[参见]

回到豆瓣回帖上。若果像赵先生这样的学界前辈能多一些,会关心注意自己的书有哪些人在看,对书的看法又是怎样,能在有闲之时简单地与读者交流互动,真的是很不错的。未必所有读者都需要是某本学术著作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但只要有兴趣读那本书,就多少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想法若能通过豆瓣网这般的书架平台与作者交流,绝对能大大提高国人读书的风气和理解的深度。

之前有位朋友与我在网上联系,言其正组织团队开发一款学术书籍使用软件或研究平台,因此询问如我这般的学生是否有兴趣及建议。我本人倒是没什么想法和建议,但在交谈中其透露的理念其实就是,尽量尝试把学界的专家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有学术前辈们在,自然想搞学术研究的学生们就会被吸引过来。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与本专业的前辈教授相对容易交流的平台。

豆瓣网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当作是这样一种平台。这里有大量的学术图书目录,他们就是众多学界前辈的成果。这些图书总有一些读者在看,他们可能喜欢赞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每本图书下设的论坛就是可以发表意见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其他读者都有兴趣回应,可是作者若能抽空一看,觉得意见值得探讨,择要回应几句,也许不仅对于提意见者有得到回应的喜悦,也能对其他读者的阅读提供一定的帮助。

다운로드 다운로드 술이 문제야 mp3 다운로드 다운로드


4 Responses to “豆瓣上的作者回应”

  1. 1
    冰古
    2008-10-16- 星期四 13:29    @reply     

    好!现在都是要上网才好。

  2. 2
    LinHang
    2008-10-17- 星期五 5:04    @reply     

    很好

  3. 3
    an9
    2008-10-17- 星期五 8:33    @reply     

    看不懂啊。

  4. 4
    hao
    2011-3-6- 星期天 16:52    @reply     

    嗯,中国人被一知半解的同胞害得太惨了,所谓学术研究只是把清楚的事儿搞糊涂而已,譬如汪XX、朱XX之流……

Leave a Comment

Tags allowed: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提示/Tips可使用Ctrl+Enter快速提交留言出口成脏一律垃圾处理。

blank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127.0.0.1:11211) in Unknown on line 0